为了2027,我们今天的选择—关于中国人民大学中长期学科布局的建议
进入新世纪以来,紧紧围绕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主题,经过头七年建设,学校综合实力、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提前完成了第一阶段“改善条件,重塑形象,固本强基”的发展任务。以2007年建校七十周年为标志,学校开启了“全面提升、勇攀高峰”的建设新阶段,大力提升学校国际性,争取早日冲击和实现世界一流,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新起点、新任务、新目标。
在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战略阶段,立足现状,展望未来,重新审视学校中长期学科布局和发展战略,正视与思考以下一系列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紧要:
1、2027年值我校建校90周年之际,亦当是中国从经济大国成为经济强国之时,我校目标以亚洲领先地位进入世界知名一流大学之列,现有学科布局是否足以支撑该目标的实现?
2、世界一流虽无标准,但必定需要有若干个竞争性学科“公认”、“他说”为一流地位,此“公认”一方面出自世界同行的评价,另一方面日益体现为若干主流评价的排名;以上两个方面的关联性已日趋显著,仅限于程度的大小,世界绝大多数大学已接受主流机构评价是大学间实力比较的重要标志,对此,我们持何种态度?
3、我们虽然不全然接受主流排名,但必须充分关注与尊重。据此,我们分析了若干排名的结构与结论,发现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大学一定是文理俱佳的综合性大学或以理工学科为主的大学,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几乎很难进入一流之列。由此的逻辑推论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未来的二十年要不要大力发展自然科学学科?”
4、本报告的结论带有倾向性,但这种倾向性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是否需要引起对我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新思考?
5、在形成中长期发展共识之后,相关的“特色与综合”、“主干与精干”、“兼并与自建”等学科布局的规划问题,将在强烈的目的性下,赋予新的内涵。我们能接受自已将是一个真正“综合性”的大学吗?
一、一流的自然科学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组成部分
(一)进入世界顶尖行列的欧美大学都有一流的自然科学学科
美国大学在泰晤士排行中占据了世界顶尖大学[①]中的13个席位。根据美国大学专业排名,这13所大学大致可分为两类:
1、以哈佛、斯坦福、哥伦比亚大学为代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都很强势的综合性大学。哈佛大学在7项自然科学专业中有5项排名前五,斯坦福有6项排名前五,哥伦比亚大学的自然科学专业虽然未进入前五,但7项专业都在前20名之内;耶鲁不是人们印象中仅以文科见长的学校,它的自然科学学科同样出色。
2、以加州理工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代表,专业设置相对集中于自然科学并有优异表现的大学。加州理工大学除没有医学专业外,其它自然科学专业排名均在前10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则主要凭借生物和医学领域的突出表现跻身于顶尖大学行列。
根据泰晤士排名,英国大学有4所大学进入了世界顶尖大学,即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帝国学院、伦敦大学学院。根据英国大学18个专业排行,除伦敦大学学院文理科专业水平大体相当外,其余3所大学的自然科学学科均占绝对优势,特别是剑桥和牛津,前者的13个排名第一的专业中有10个属自然科学,后者则有8个自然科学专业稳坐第二把交椅。
[①] 对世界顶尖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界定,我们引用了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行的定义,即排名前20名的大学才可以成为“世界顶尖大学”,处于21-100名的大学,才可以称为“世界一流大学”。
附件1
一流的自然科学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组成部分
表1 2008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前20名
表2 美国顶尖大学学科专业排名情况
注:“-”表示该学校没有设置该学科或者该学科的排名位列50位之后。
表3 四所英国顶尖大学在2007~2008年英国大学专业前20位排名情况
|
(二)以社会科学见长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被挤出世界顶尖大学之列
1、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一所以社会科学享誉全球的大学,但其人文学科覆盖不全,自然科学学科欠缺。
2、近年来,LSE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常常处于尴尬地位。在泰晤士2007年、2008年的世界大学排名中,LSE分别仅列59名、66名,被挤出了世界顶尖大学之列;在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LSE 2007年、2008年分别仅列150~200名、200~300名[②]。
3、在泰晤士的排名中,尽管LSE在社会科学领域获得了很高的排名,在国际学生、国际教师、雇主评议等指标上都得到了极高的分数,但在综合排名中仍然大大落后,主要是因为“论文引用总数/教员数”(占20%权重)指标只得到了26分,而这个单项排名第100位的大学得分为72分。
上述情况表明,在国际论文发表、论文引用方面,即便在社会科学领域位居世界顶尖、国际化程度极高,又占据英文优势的LSE也远不能与综合性大学、理工科优势大学相比。
附件2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科概况及排名状况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是伦敦大学的成员学院之一[注],是一所专注于社会科学的大学,LSE将自己定位为“世界领先的社会科学教育及研究机构”,LSE对社会科学的专注在全英国是独一无二的。
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系所设置也可以看出其对社会科学的专注,LSE共设有19个系、30余个研究中心,主要集中于社会科学领域,对人文领域没有全面覆盖,LSE没有文学系,历史研究方面也只有国际历史系。在自然科学领域,LSE仅有数学、地理环境等三四个学科。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法律、经济学、国际关系、政治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政策等方面研究的全球先驱,许多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的思想、政治体系均源于LSE。LSE的校友及教员之中包括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2名政府或国家元首、29名英国下议院议员和29名上议院议员。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经济学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尤其卓著,校友及教员共有6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其中包括著名的哈耶克、科斯、蒙代尔等。
凭借在社会科学领域的领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一直以来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帝国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一起并称为“英国G5大学集团”。
表1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的情况
表2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2008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的具体得分情况
表3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的情况
注:上海交大的排名中100名以后不列具体名次
注:伦敦大学是由多个行政独立的学院联合组成的联邦制大学,大学旗下的学院都拥有高度的自治权。伦敦大学旗下著名的学院有: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国王学院、伦敦商学院、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另一所著名的学院伦敦帝国学院2007年正式退出了伦敦大学。 |
(三)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亚洲大学都拥有表现优异的自然科学学科。
根据泰晤士排名,2008年亚洲地区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世界前100名)有13所,其中日本4所,韩国2所,新加坡大学2所,中国5所(见附件3),并呈现出以下趋势或特点:
1、日、韩、新、中国香港的一流大学都具有明显的自然科学学科优势。
2、理工类大学排名提升非常明显。如东京理工大学由2007年的第90位跃升至2008年的第61位,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由2007年的第132位跃升至第95位,香港科技大学由2007年的第53位跃升至第39位。
附件3
表1 进入2008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的亚洲大学
表2 日本顶尖大学部分专业在本国排名情况
表3 韩国大学学科排行情况
表4 新加坡国立大学院系学科设置情况
表5 南洋理工大学学院设置情况
表6 香港大学院系学科设置情况
表7 香港科技大学院系学科设置情况
表8 香港中文大学院系学科设置情况
|
二、一流的自然科学学科为世界一流大学带来更多的办学资源
研究经费是大学发展的最核心资源之一,仅以此进行分析。
(一)国外大学自然科学研究经费在研究经费结构中占绝对主导地位
以美国大学为例。美国顶尖大学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研究经费主要地集中于自然科学学科,美国2008排名前20的大学中,有18所大学的自然科学研究经费占全部研究经费的90%以上,甚至95%以上。
(二)国内大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在研究经费上的差距持续拉大
1、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自然科学研究经费远多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大约多一个数量级,且差距有日益拉大的趋势。
2、2007年教育部直属高校自然科学研究经费超过1亿元的有55所(其中没有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超过1亿元的只有5所,见附件。
3、自然科学研究经费的几乎缺失,直接使得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均科研经费远远落后于很多高校(排在50名以后)。
附件4
发展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学科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多的办学资源
表1 2005年美国20所大学总研究经费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分配比例
(美国2008排名前20的大学)
表2 2007年教育部直属高校自然科学研究经费情况
表3 2007年教育部直属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经费情况
表4 2007年教育部直属高校人均科研经费情况
|
三、中国人民大学在各类主流评价中处于被动状况
(一)我校在一些主流评价中处于相当落后的位置。
尽管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争议,泰晤士的世界大学排名和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在国内武书连的大学排名则到目前为止还是影响最大的。
1、在泰晤士2008年《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人民大学籍籍无名,相反,天津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和西安交大等一批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都榜上有名。
2、上海交大2008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中,中国人民大学同样名落孙山,而进入榜单的国内大学也是人文社科与理工科同时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或者是以理工科见长的大学。
3、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中,中国人民大学连年居较后位置,2008年,人民大学以52.23分排名第22位,而进入前10位的大学或者是文理均强的综合性大学,或者是以理工科见长的大学。其中,“自然科学研究”指标我校仅得0.76的超低分,这是造成我校排名低的主要原因。
附件5
表1 泰晤士2008世界大学排名前500名中中国大陆高校名次(共12所)
注:泰晤士排名中400位之后不列具体名次。
表2 上海交通大学2008世界大学排名前500名中中国大陆高校名次(共18所)
注:上海交大排名中100名之后不列具体名次。
表3 武书连《2008中国大学评价》中我校自然科学相关得分及对总得分的影响
表4 武书连历年大学排名中人民大学得分分析
注1:2005~2008四年人民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得分均排第2(仅次于北京大学);
注2:2005~2008四年第1均为清华大学,2005年、2006年第10为中山大学,2007年、2008年第10为西安交通大学。 |
(二)我校现有自然科学学科在规模、水平上,与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距甚远。
1、我校自然科学学科仅有2个博士点,无国家重点学科。
2、我校自然科学学科科研实力与国内优势高校相比,差距巨大,2006年度SCI论文仅有75篇,引用120次,而国内前10的理工强校SCI论文数都在1500-3000篇之间,引用次数总计普遍在5000次以上。
3、我校自然科学学科科技经费拨款很少,根据教育部蓝皮书,2007年我校获得的科技经费拨款仅为2000万元,不到获拨款最多的清华大学的1%,甚至与获得拨款较少的兰州大学相比仍然有相当的差距。[③]
4、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比中,在自然科学学科获奖论文比例(65篇,65%)远远高于人文社会科学获奖论文比例(18篇,18%)的情况下,学校在自然科学学科领域至今未有斩获。
5、在基本办学条件上,根据教育部基本办学条件“92定额”测算标准,综合性大学生均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应为7.17平方米的标准,我校生均实验室实习场仅为4.77平方米,缺额总面积达12.7万平方米,与国内著名高校的差距相当明显。
附件6
我校自然科学学科建设现状及巨大差距
表1 我校学科建设现状
注:多数学科未参加一级学科评估排名;
表2 我校自然科学学科与优势高校对比情况
表3 2007年中国部分高校科技经费拨款比较(单位:万元)
表4 2008年
|
四、重大抉择:我校大力建设自然科学学科
(一)大力建设自然科学学科,是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选择
1、我校现有的“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学科布局,恐难以适应目前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趋势,如果不进一步开拓思路,调整布局,学校实现在2027年左右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会有极大难度。
2、随着我国构建创新型国家逐步走向深入,对自然科学创新发展的要求更为迫切、投入更为巨大,如果我校仍然在自然科学学科发展上没有更大作为,则我校就会成为旁观者,不仅学校地位恐将逐步削弱,而且可能会再一次丧失重要发展机遇。
3、自然科学学科的缺失和薄弱,不仅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学科文理交叉与融合,不利于跨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长此以往,学校必将在学科前沿阵地的争夺中被淘汰,在学科整体实力的竞争中受制于人。
4、环顾竞争对手,国内具有自然科学学科优势的高校正在致力于向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挺进,发展势头迅猛,我校现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领先地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除了来自老牌竞争对手的压力外,一些新兴势力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而这些新兴势力恰恰多为原来的理工科强校,如清华、浙大和上海交大。
(1)浙江大学通过1998年对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的兼并,完成了从工科为主到综合性大学的转变,成为了国内学科门类设置最为齐全的大学。
(2)清华大学通过自建加兼并的方式,不仅开辟了医学这一新的自然科学领域,而且逐步填补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缺失,并迅速崛起。
(3)清华、浙大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具有强大的资金后盾,远非我校所能企及。清华大学得天独厚优势自是勿庸讳言。作为教育部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清华大学在资源获得、人才竞争和国际声誉等方面都在我校之上。浙江大学则是浙江省全力打造的唯一一所重点大学,为此,浙江省给予浙大“985”一期、二期建设各7个亿的配套资金,“十五”“211”配套资金1.43个亿,2008年又专门拨款2000万用于浙江大学教学中心的人才引进;此外,浙江省政府力促浙大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今年6月,杭州市与浙江大学签订了《杭州市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和谐杭州示范区行动计划》,该计划将市校双方 “打造世界名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融为一体,涉及23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30亿元[④]。
(4)上海交大获得上海市政府5亿注资,专门用于建设金融与管理学科。
附件7
理工科优势高校正在大力度切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表1 三校人文社科类国家重点学科和社科基金项目情况
表2 三校人文类学科教育部一级学科排名情况
表3 三校社科类学科教育部一级学科排名情况
以上可以发现,从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实力上看,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我校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其发展的势头和速度迅猛,在某些重要领域甚至已超过了我校,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
|
(二)我校大力建设自然科学学科的两条路径
瞄准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立足我校理工科发展现状,从我校资源条件出发,大力建设自然科学学科有以下两条路径:
路径一:兼并
现阶段,要大力建设自然科学学科,我校不能靠白手起家:一方面,所需投入巨大绝非我校所能自行解决,另一方面,在学校对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规律与要求等尚未了然于胸的情况下,白手起家难免会走弯路,延长建设周期。因而,走兼并之路,是目前大力建设自然科学学科的最佳选择。
兼并之路的正面效应:
1、不会挤占人文社科的办学资源,更为学校争取更多办学资源;
2、有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与跨学科研究;
3、学校在主流评价中地位易于提升并获公认;
4、积极响应构建创新型国家战略,更好地体现学校“立学为民,办学为公”的办学宗旨。
兼并之路的主要难点:
1、从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向真正的综合性发展转变,需要大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认识。
2、兼并策略的具体运作,不仅需要有雄心有魄力,还要求对时机的及时把握,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强调要有关系网络、有谋略、有耐心细致的工作。
3、实质上的兼并必然要求有效的整合,防止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兼并之路的可选对象:
立足北京市,根据完善学科布局与结构的需要,按照具有兼并价值的大小(依由大到小的顺序),以下院校可作为兼并对象:
1、北京理工大学:“985”高校,与人大有历史渊源,工程学科表现优秀,原隶属于国防科工委,机构改革后,国防科工委成为工业与信息化部下属的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给北理工的未来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11”高校,以工科为主,矿业工程学科特色鲜明,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
3、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属高校,尤以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和口腔医学著称,下属14个附属医院。
4、北京中医药大学: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有3个附属医院和1个中药药厂。
附件8
可能的兼并对象分析
表1 几所高校基本情况对比
|
路径二:自建
在兼并之路处于谋划过程或难以操作的情况下,我校还须依靠自身力量大力建设自然科学学科。走自建之路,不能全面铺开,必须坚持阶段性发展,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先为,有后为”的原则,实施“以点带面”的突破式发展战略。
分析可以发现,生命科学及医学学科是当前世界自然科学研究中最前沿、最活跃的领域,也因为如此,在各种大学排名中均占据很大权重的国际论文发表方面,生命科学及医学学科占据着绝对的主导位置。
我国高校在传统自然科学学科上同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正在不断的缩小,已经具有了较高的水平,如果我校仅仅按照传统模式参与这些领域的竞争,对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意义相对不大。相反,国内生命科学及医学学科的发展相比世界一流大学还仅处在起步阶段,这为我校发展该学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发展前景。以大力发展生命科学及医学学科为突破口,抢占学科前沿高地,变落后为后发优势,则有可能实现我校自然科学学科发展的赶超战略。
以新建生命科学及医学学科为突破口,自行建设自然科学学科的正面效应:
1、有望在生命科学及医学学科领域占据国内领先地位,并向世界一流迈进;
2、学校自然科学科水平有望逐步提升,在主流评价中的地位有望逐步提升;
3、为学校建设一定规模的高水平自然科学学科铺路,推动学校向“综合一流”、“公认一流”发展
以新建生命科学及医学学科为突破口,自行建设自然科学学科的难点:
1、对自然科学学科发展规律与要求的把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需要付出一定代价;
2、阶段性发展战略,无疑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同时,在国内尚无高水平生命科学学科建设经验借鉴的情况下,也需要经历一段探索过程;
3、建设初期的成效可能有限,短期时间内也难以进入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4、建设初级阶段需要相当规模的启动资金。
5、初期可能的合作对象为北京西苑中医医院、海淀医院等。
附件9
以新建生命科学及医学学科为突破口,自行建设发展自然科学学科
一、生命科学及医学处于世界自然科学领域的最前沿
1、从国际学术期刊的引文数及影响因子情况看自然科学学科发展趋势
根据Thomson公司在其网站上提供的国际学术期刊引文报告,我们可以得到对于学术期刊最为重要的两个指标的排名,即2007年自然科学国际学术期刊“文章总引用数”前50名、2007年自然科学国际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前50名。
从两个排名中可以明显看出生命科学在当前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根据表1的统计,在“文章总引用数”前50名中生命科学类的期刊占了一半(25种);根据表2的统计,在“影响因子”前50名中生命科学类的期刊更惊人地占了82%(41种)。
表1 2007年自然科学国际学术期刊(SCI)“文章总引用数”前50名学科分布情况
表2 2007年自然科学国际学术期刊(SCI)“影响因子”前50名学科分布情况
(注:有一种期刊涉及4个领域,其中2个领域属于物理学,1个属于化学,1个属于材料科学,这里将其分别计入物理学0.5,化学0.25,材料科学0.25)
2、从美国2008排名前20名大学的研究经费中各学科大类的占比看自然科学学科发展趋势。
根据表3,美国排名前20名的高校均极为重视生命科学的研究,生命科学研究经费占比非常高。
表3 美国2008排名前20名大学生命科学研究经费占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