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举行
12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出席研讨会并致辞,研讨会由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郝立新主持。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院长顾海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陈先达,教育部社科委哲学学部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郭湛等应邀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靳诺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动员和系统部署,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和进步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靳诺书记强调,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应当充分意识到在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当着力增强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既有深度又有说服力的学术成果,引领全社会理论学习的方向。
靳诺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内首个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为研究方向的协同创新中心,要努力按照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智库的标准进行建设,有效汇聚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不断展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强大生命力,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张星星,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潜涛,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院长钟明华,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高国希等协同单位代表,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韶兴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秦宣、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杨凤城、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张宇、哲学院伦理学基地执行主任龚群、科研处副处长牟峰,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梁树发、张雷声、张新、徐志宏、张云飞、陶文昭、杨德山、王易、郑吉伟、张旭、侯衍社、陈崎等参加研讨。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社会普遍关注的主题,对当前我国深化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问题展开了研讨。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教授在主题演讲中,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总体思路、35年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和重大举措等五个方面详细解读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院长顾海良教授从问题意识的角度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三个问题: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国家治理主体、渠道和利益协调的多样化,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结合的理论支撑。同时谈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要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陈先达教授在发言中表示,我们应以马克思、恩格斯为榜样,既要做理论的研究者,又要成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战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在研究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明确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任务和使命,注重依靠自身理论水平和素养的提升,注重思维的创新。他就怎样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创新、全面推进改革和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影响力等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教育部社科委哲学学部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郭湛教授分享了参加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的心得体会。他介绍说,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是在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的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运用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至关重要。
会议的第二阶段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秦宣主持,钟明华、高国希、王韶兴和张宇教授等校内外与会代表就如何深化对三中全会精神的认识作了主题发言。
当天下午,协同创新中心召开工作会议,与会代表就下一阶段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研究的协同创新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下一阶段工作作了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