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栏目 他山之石

浙江大学举行一流学科建设发展展望座谈会

2016-06-01

未来十五年浙大的学科将会发展成什么样?一流学科建设有哪些新举措?521日,在诞辰119周年之际,浙江大学特别召开座谈会,2015年新当选院士的七位校友代表和教师代表与学校各学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展望一流学科建设的未来,为母校学科发展献计献策。

校长吴朝晖出席会议并介绍了浙大学科发展的布局、现状、目标和举措。他指出,浙江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承担起创新使命,通过一流学科的建设,努力跻身未来的国家发展,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展望未来15年,学校必须积极应对未来的多种挑战。一是构建形成有效对接未来知识社会需求的学科布局,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战略性的学科平台和科研联盟,才能够迅速回应国家和学校的重大需求。二是建成更加丰富,具有成效的知识中心、创新中心、文化中心、战略中心,为未来的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三是推动建设学科的开放式的创新格局,进一步打通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等脉络,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创新资源和国际化的资源,为未来的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领袖人才。

湖南大学电气学院副院长罗安、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陈仙辉、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院长陈学东、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和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陈建峰等五位院士,作为2015年新当选为院士的浙大校友出席了会议。五位校友分别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内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情况,并为母校的学科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座谈中,几位院士都提到了人才的重要性。罗安院士提出,一流人才是发展的根本,建设一流学科必须有一流的人才梯队。“这个梯队就像是金字塔,最上面的是学术大师,中间是领军专家,而青年才俊是基础。光有几个学术大师是撑不起一个学科的。” 院士们还认为,要给青年人才宽松的发展条件和强大的资源支撑,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还要使用好人才,让人才能够“冒”出来。陈仙辉院士说:“现在五六十岁的这批老师决定了一个学科、一个学校现在的地位,而现在的青年教师队伍就决定了一个学科、一个学校20年后的地位。”

院士们指出,作为大学来说,培养人才是本质。只有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学生毕业出去才会为社会作出大的贡献,反过来能够极大提升学校的声誉。除了要重视专业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外,对学生的交流能力、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团队能力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

去年新当选院士的校内老师代表杨树锋院士和陈纯院士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杨树锋院士提出,学科建设要同时抓好三个方面,即对战略方向的把握、对机遇的掌握和学科内部的和谐程度。他分析了学校学科建设的得失经验,特别强调对机遇的把握。杨树锋院士认为,学科建设,更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我们不仅要揽天下英才而安天下,还要集天下英才而育之。怎样吸引优质生源,怎样培养优秀学生,需要我们继续动东脑筋。”杨院士还提出,在学科内部和谐的建设中,党的建设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要把学科建设跟党的建设能够有机结合起来。

陈纯院士介绍了软件工程学科发展现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三元融合系统软件技术与系统、面向云计算的软件开发方法与系统 、大数据软件技术与智能系统 和复杂服务计算 ,“希望我们能在这些学科方向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国内领先的软件工程学科。”

会上,浙大高峰学科代表马庆国教授、韩高荣教授和韦巍教授也作了发言。副校长张宏建、应义斌出席会议,副校长严建华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