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栏目 他山之石

南工大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向

2014-02-17

南京工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大会昨日举行。会上传来信息,该校将出台系列举措,进一步明确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目标、路径,全面促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与协同创新优势,进行纵深性、综合化、交叉型的创新研究,为江苏和全国培养“社会工程的工程师”,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此次会议也是南工大历史上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首次专门会议。
南工大向来以工学见长,培养了以20名两院院士为杰出代表的10余万优秀学子。该校近年来积极拓展学科领域,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目前已初步完成了以管理学科为代表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整体布局,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哲学、历史学的学科专业。近年来,该校建立了江苏省社会管理法制建设研究基地、江苏省科技思想库等平台,大大加强了学校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发挥了决策咨询和智库作用,扩大了学校社会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力。
但在南工大,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工科得到快速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尚处于边缘地位,成为学校发展的短板。南工大第三次党代会明确了“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是实现“综合性”大学的必由之路;同时,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转型升级,是学校全面实现“研究型”、“全球化”的必要前提。
为此,会议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发展目标,也就是到2020年,形成结构合理、方向清晰、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布局,若干优势学科初步成为研究型学科,其它各学科普遍形成向研究型转化的明显态势;构筑以高层次领军人才为核心,以高质量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质量优秀、能力强劲、合作紧密、成果丰硕、在国内外有一定地位、在省内有重要影响的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方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扎实理论基础、得到社会认可与好评的“社会工程的工程师”,产出一批理论创新程度高、实践应用价值大、达到国内领先地位并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结合国家“2011”计划的实施,建设一批服务国家和区域社会重大需求、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高层次研究平台。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院士表示,将通过学科提升、英才汇聚、国际融合、引领服务四项任务实现这些目标。
学科提升上,将跨越式地推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由教学型向研究型的转型升级,全面创新相应的教学、科研业务,着力打造相应的学术平台体系。
英才汇聚上,以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特点与规律的方式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以提高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基础,以提高教师的研究与教学水平为标度,以团队建设为引导,优化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2013—2020年期间,引进5—8名在国内引领学术潮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养10名左右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延揽一批有一定学术影响或较大学术潜力的博士毕业生,使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
国际融合上,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培育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全球视野。2013—2020年期间,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资助有计划地建设3—5个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每年选送若干名哲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教师到海外进修、访学和合作研究;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水准的研究专题。
引领服务上,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对本校大学文化建设、协同创新模式、改革思路方案等的引领力度,强化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政、服务力度。积极建设“南工智库”,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思想智慧、技术方案、业务知识、人员培训等服务,成为对江苏乃至全国有贡献、有影响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责任编辑:zhk,资料来源于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