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启动支持13个基础学科建一流
4月29日下午,浙江大学举行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支持计划启动会,启动和部署“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支持计划”。该计划提出,通过对骨干基础学科实施长期稳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经过两个五年时间(2016-2025年)的建设,极大提升学科实力水平,实现浙江大学基础学科的全面复兴,形成一批学科高峰。
“一流骨干基础学科计划”分设文科和理科两大类计划。前一类计划主要支持文史哲学科以及社会学学科,具体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哲学和社会学,共七个一级学科;后一类计划主要支持数理化等学科,具体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地质学、心理学,共六个一级学科。一流骨干基础学科计划的建设目标是文科骨干基础学科要展现中国特色,在若干方向或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理学骨干基础学科要对标国际一流,在若干方向或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应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文理骨干基础学科都要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一流的通识教育支撑,特别要在主攻方向上实现重要突破。列入支持计划的骨干基础学科应在第一个五年时间内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再用五年时间达到国内一流。
去年,学校在制定和实施“高峰学科计划”的同时,积极部署了“一流骨干基础学科计划”的制订工作。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几上几下的论证,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浙江大学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制定实施“高峰学科计划”和“一流骨干基础学科计划”,是浙江大学面向“双一流”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学校初步形成一流学科建设的格局体系。
校党委书记金德水、校长吴朝晖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宋永华主持会议,并介绍了学校制定“一流骨干基础学科计划”的有关背景和实施方案。会上,人文学院院长黄华新和理学部常务副主任李浩然分别介绍了文科、理科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的思路。
“在浙江大学的办学历史上,基础学科曾经极为辉煌,著名数学家陈建功、苏步青等先生在这里创立了‘陈苏学派’,同时,竺可桢、王淦昌、卢鹤绂、束星北、谈家桢、贝时璋等一批在国内外颇具盛名的科学家在校任教,培养了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叶笃正、谷超豪和程开甲,等等。正是当时基础学科领域的辉煌成就,学校被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赞誉为‘东方剑桥’”。金德水指出,浙江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就是要有志于重振基础学科。结合学校实际,金德水对重振基础学科辉煌提出要求,要遵循基础学科的发展特点与规律,要完善基础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与评价体系,要推动基础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要加强基础学科国际交流与合作。
“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浙江大学要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目标,必须要有一批一流基础学科作为支撑。”吴朝晖在启动会上指出,学校要紧扣双一流目标推动基础学科布局优化和方向凝练。计划一旦制定,关键在于落实,根本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院系责任,健全支撑保障,全力保障一流骨干基础学科计划实施取得预期成效。
校领导罗卫东、严建华,人文学部、理学部、社科学部、信息学部、农生环学部负责人,“一流骨干基础计划”相关学院(系)负责人、学科负责人,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成员单位负责人等出席会议。